中国轮胎企业的研发投入仍有差距
2019-01-05
轮胎相当于汽车的行走的脚,产品的安全性成为了消费者们最关心的问题。
中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遗留了企业“一窝蜂”上项目带来的不规范问题。
大量低技术水平、低质量、不三包等问题轮胎涌入了市场,拉低了国内行业整体的被信任度。
抛开汽车原配胎的影响,消费者在更换轮胎的时候大多认为米其林、普利司通等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,国产品牌形象的建立往往要先打通“质量信任关”。
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,米其林一直都是轮胎技术的创新者和领导者,从1938年推出钢制胎体的卡车轮胎、1946年首创发明了子午线轮胎,到绿色轮胎、实心轿车胎、3D打印轮胎的不断突破,米其林几乎在所有类型轮胎的研发上保持着领先。
米其林等公司领先的技术源于其强大的科研能力,而这些的基础就是持续地资金投入。
据悉,米其林每年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至少在6.5亿欧元以上;大陆集团全年总研发投入达236.5亿元,占营收的比重达到惊人的7.10。
从中国上市轮胎企业的数据来看,玲珑轮胎以5.10亿元的研发费用居第一位,其次是三角轮胎和风神轮胎,占企业营业收入的分别为3.66%、5.98%及3.26%。
虽然公司体量的差距导致了研发金额上远远不及国际轮胎品牌,但占比的逐年增长说明民族企业也越来越多地重视技术研发,为赶超国际品牌积蓄着力量。
近年来优秀的民族企业也不断引领着技术潮流,玲珑开发的3D打印聚氨酯轮胎、赛轮金宇的超高性能绿色轮胎、森麒麟研制出的石墨烯导静电轮胎、丰源的碳纳米管材料轮胎、沈阳三橡首创的杜仲胶航空轮胎等产品都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。
据了解,双星、玲珑、三角、成山、双钱、风神、贵轮、万力和安徽佳通这9家轮胎企业拥有发改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。
产品硬实力是品牌的生命线。
在大力提倡智能制造、精益制造的今天,低技术水平的轮胎产品将越来越没有市场。
努力去提升产品性能和消费者体验,改变行业低价竞争的现状,得到用户的信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占领市场,质量是企业品牌建立的“金钥匙”,而技术水平就是这把金钥匙的“铸造台”。